
我们一般人,从现在的视角来看张国焘南下的决定是错误,这只能算是结果论,因为毕竟没有感受过当时环境和条件。
其中红军中就有四位高级将领高调支持张国焘南下,而他们并不都是红四方面军的人,所以,从这一点来说,不得不佩服教员的战略思想,有时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。
然而这四人的结局如何呢?
一
南下失败,他们尴尬了
这四位将领曾经高调的支持张国焘南下,那张国焘叛逃以后,他们的结局如何呢?
当年张国焘坚持南下,想命令中央,失败之后公然背叛革命,那之前四位支持他的将领就比较尴尬了。
这如果根据古代的规则,估计这四位将领的结局可想而知了,那么这四位将领的结局怎么样呢?真的如此吗?
阅读了《红墙大事》分别知道了他们的结局,而这四位将领分别是邵世平、何长弓、罗炳辉和李卓然。
二
他们的结局如何
邵式平(1898—1965),江西弋阳人,早期农民运动领袖之一,与方志敏一起是红十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。
当时,他曾两次公开表示支持南下,也是因为听张国焘说:南方富庶,这样的想法被说动的。
到了后来,才知道自己的想法过于片面。
回到陕北后,毛主席并没有对他有任何怀疑。
抗战时期让他担任抗大公校副校长,解放后他担任江西省长。
第二位是何长工,(1900年12月8日—1987年12月29日),原名何坤,湖南华容人,无产阶级革命家,军事家,军事教育家。
这可是一位在1922年就入党的老党员。何长工在法国留过学,参加过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。
当时何长工也是支持张国焘南下的政策。
然而张国焘叛变之后,何长工并没有遭受冷遇,抗战的时候担任抗达副校长,解放战争时期担任江北军政大学校长、东北局军工部长等职。
建国后担任重工部副部长、军政大学副校长、政协副主席等要职。
还有一位是罗炳辉,(1897年12月22日-1946年6月21日)
他是1915年就入伍,曾是滇军中的一位老将,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率部参加了中央红军的反围剿的战争,在反围剿战役中立下了不小的功勋。
经历这次事情以后,他仍然被委以重任,抗战时担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,解放战争时担任山东军区副司令,处处能体现出毛主席对他的信任。
只是他没有看到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。1946年因为脑溢血去世,终年49岁。
最后一位是李卓然,(1899年10月10日—1989年11月9日),出生于湘乡洪塘(今湘乡市山枣镇)
李卓然与周总理是共同法国留学的老战友,他在1922年入党之后,又在苏联学习深造过,回归之后一直担任要职,主要负责政治工作。
当时他支持并跟随张国焘南下,看清张国焘的真面目之后,他为红四方面军重新北上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,这才有了后来的胜利会师盛况。
建国后呢,他被任命为宣传部长。
从这四位将领的结局可以看出,毛主席不仅是唯才是用,而且具备宽广的胸襟,能够站在客观和全局的角度看待问题,这是他一贯的风格,不愧是一代伟人。
这套《红墙大事》上下册讲述了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的来源去脉,文字生动流畅,通俗易懂,是一套难得的好书!
